淺談接觸電阻危害
發電廠生產的電要供應給電器用品使用,必須靠電纜線經過長途且繁複的輸配過程。自然界中導電性最佳的金屬是銀,但礙於成本過高,通常以銅線作為電纜線材質。
電從發電廠到電器用品,當然不是一條電線傳輸到底,撇開複雜的電力公司輸配電網不談,以一般常見房屋為例,輸配電纜到了家門口,經過電表後會有大大小小的配電盤,分流到不同位置的插座及開關,電器用品電線插頭接上後才能使用,還有常見的延長線插座等等,每一段獨立電線之間都會有接點,稱為端子,端子與電纜線最大的不同,端子通常是裸露的,沒有絕緣包覆,一旦金屬氧化鏽蝕、髒污或是接觸面不平整,產生電子傳送不流暢的現象就稱為「接觸電阻」。
接觸電阻在任何電路的接觸點都一定會存在。當端子無法完整接觸,有效通電的點減少時,電流僅能由少部分通道傳輸,就會造成緊縮現象(constriction),電的通導性變差就是接觸電阻的產生。接觸電阻可分為兩大部分,一種是接觸不平整造成緊縮電阻(constriction resistance),另一種是接觸點鏽蝕氧化膜或污染產生表面膜電阻(surface film resistance)。端子周圍的電流、電壓、端子壓力、溫度、氣體等因素,都可能使接觸電阻不斷增加,當造成表面腐蝕(surface corrosion)、氣孔腐蝕(pore corrosion)、電性遷移(electromigration)、磨耗及應力鬆弛等接點劣化(degradation)現象,對於連接線路與電器即有嚴重的傷害。而無法順暢傳輸的電子,就會在接觸電阻過高部位轉換為熱能流失損耗,無形中浪費許多電能還容易造成安全危害。
DOWNLOAD: